央广网南宁12月22日消息(记者唐志强 通讯员李娴)12月21日,2021年南宁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南宁市经济开发区开幕。当天还举办了社区教育专题论坛,围绕“挖掘资源 提升内涵 强化服务”的主题,分享和探讨社区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南宁市全民终身学习。

开幕式现场(央广网发 李娴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主任吴珂表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助推广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十三五”期间,南宁市以社区教育为抓手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目前,南宁市已建立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基地等居民的家门口学校261所,社区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级机构形成了特色化、本土化经验做法,打造出深受居民喜爱的品牌项目,全民学习已蔚然成风。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是南宁市首批社区教育学校。学校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利用专业特色开办烹饪、礼仪、茶艺、计算机等各类社区培训项目,组建了一支优质特色的社区教育队伍,灵活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2021年,该校的《礼艺学堂》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覃佩娟介绍,近五年来,学校培训居民超过5万人次,98%以上参与培训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社区教育的知晓率不断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社区教育是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红星社区长期以来打造的“桂风壮韵”社区教育品牌。红星社区深入挖掘广西壮族民风民俗以及邕宁区传统文化,面向社区青少年、中老年开展民族特色文化培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训活动,让广大社区居民在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时,弘扬传统文化。从2013年1月创建至今,“桂风壮韵”已开展培训活动98项、开课386期、授课772课时、培训人员约12560人,成为辖区居民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教育平台。
红星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彭华婷说:“这些活动既培养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又切实解决了学生在放学、放假期间无人看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技能,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主任覃志毅在论坛上分析了当前社区教育的新形势、新动态和新要求,他表示,今后要挖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主动适应新形势,创新载体,提升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层次,实现南宁市社区教育的新突破。”
据悉,在本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南宁市各部门、社区教育相关单位将举办各类学习活动近300场,涵盖健康养生、声乐舞蹈、书法绘画、美食制作、传统文化等内容,其中特别设置100场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应用培训,丰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